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美剧“炼金术”
 
       当阿伦·索金把《新闻编辑室》拿给HBO而不是NBC这样的公共电视台播出的时候,我知道这次都对了。他的上一部电视作品《日落大道60演播室》在NBC播出一季就草草收场,虽然我个人很偏爱,但也无法为该剧的种种问题辩解。如果《日落大道60演播室》也放到有线台并且把20几集压成12集,删掉那些硬凑的戏份,也许命运会有不同。好在《新闻编辑室》仍然有不少“日落大道”的余晖在,多少弥补了些许遗憾。
 
        细看《新闻编辑室》,在欣赏阿伦·索金精妙的台词时,仍然能发现不少他个人的编剧特点和幽默。而这篇文章主要由《新闻编辑室》引入,来谈谈美剧的编剧艺术。就像好莱坞电影有经典的编剧套路一样,美剧或者说“好莱坞”电视剧,也已经形成了经典套路,这得益于美国影视产业高度的商业化,分工上的细化,制作人责任制和流水线作业。
 
(一)立意
 
       商业大片投资巨大,因为怕亏损,好莱坞现在越来越保守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续集和系列电影,以及经典题材的反复重拍了。有人说好莱坞已经失去了创新的能力,其实不然,创新仍然存在,只是大部分都出现在了电视产业。因为规模小,好掉头,又竞争激烈,有个好点子,就成了制胜法宝。美剧是概念先行的,你的点子有吸引力,才会有下一步,否则一切免谈。
 
      其实可以从美剧在中国风靡的起点《越狱》说起,那么越狱的立意在当时也是非常新颖的,高智商的迈克故意犯罪被抓去监狱救哥哥,结合美国高层政治黑幕,加上作为噱头的迈克身上的纹身,确实是少见的题材。但是,这部剧在美国本土并不是热门剧,也不得不感概中美观众的兴趣还是差距非常大的。
 
     立意新奇的,科幻剧比较多。比如曾经大热的《迷失》,讲飞机失事后,幸存者在处处神秘的小岛的离奇遭遇。近期的《革命》,讲全球突然失去电力;《苍穹下》,小镇被神秘的透明罩子盖住,和外界隔绝;还有一个叫《异度觉醒》的,讲一个男子车祸后,发现自己睡觉时和清醒时生活在两个世界:一个世界里,妻子在车祸中死去;另一个世界里,儿子在车祸中死去。他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。
 
   而《新闻编辑室》呢,不需要太新奇的立意,有阿伦·索金的金字招牌就够了。有了好的立意,就一定能成功吗,也不见得。美剧最关键的是首集的质量,首集如果成功,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剧成功一半了。
 
(二)开篇
 
       首集如果想成功,道路千万条。但是,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元素,第一个,首集的核心故事够不够震撼,悬念制造,够不够吸引观众看下集;第二个,你的主要人物都出场了吗,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,受观众喜欢吗?
 
       那么,什么样的核心故事比较震撼呢?科幻题材的好说,有新奇立意撑着。一般现实题材的就比较缺乏震撼的东西。那么现实题材的剧里,什么事才算是震撼的呢,有人死了,而且是重要人物的死亡。《绝望的主妇》的玛丽·爱丽丝·杨,《六尺之下》和《兄弟姐妹》中的父亲都死在了第一集中。再就是自己得了绝症之后,整个生活轨迹天翻地覆,比如《绝命毒师》的老白,和《如果没有明天》的女主人公。如果我拍的是情景喜剧呢,死人、绝症什么的太严重了。那也有办法,可以像《老友记》的瑞秋一样,穿着婚纱从婚礼现场落跑;也可以像《老爸老妈的浪漫史》,先给孩子们讲讲,遇到老妈之前是怎么遇到罗宾阿姨的。这些都没有,那还有其他生活中的重大变故,比如《傲骨贤妻》中,老公入狱,不得不重入职场养家的阿丽西亚。而《新闻演播室》的重大事件,就是威尔在西北大学的演讲,然后被迫休假,回来之后发现,自己的员工差不多都跑光了,然后自己的前女友(曾对他不忠),成了自己的制作人,也够让人头大的。这么多办法中,死人还是最好用的,可以更方便的设置悬念。
 
      接着说塑造人物,《绝望的主妇》的首集,简直可以当成人物塑造的教科书来看,把人物的某个性格特点放大,用幽默夸张的方式展现这个性格所造成的结果,相信看过的人至今仍能对加布瑞尔穿着晚礼服,推着割草机修整草坪记忆犹新。另外几位主人公,同样个性鲜明,绝不雷同。在塑造人物上,美剧更注意的一点是,没有标准的正面和负面角色之分,人都是多面和复杂的。有优点也有缺点才显得真实,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,可能是一个冷血杀手,一个正义的检查官,也可能私下里有不为人知的怪癖。《新闻演播室》里的两个主人公,就都不是完美的人,MacKenzie 不忠,Will嗑药,但是私德和公德是可以分开的,不妨碍他们做出专业的新闻报道。
 
     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,如何拉近观众的距离。一部新戏,对观众来说是陌生的,如何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呢?通常编剧会安排一个主要人物,以新人的身份,进入剧里的主环境。这样做,观众就可以和新人一起,熟悉其他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整个环境。《绝望的主妇》中,这个任务是死去的玛丽·爱丽丝·杨完成的,她死之后,以全新的视角,去审视整个紫藤街和她的朋友们。《实习医生格蕾》这个任务落在了格蕾和她的朋友们身上,他们都是第一天上班的实习医生。《傲骨贤妻》的阿丽西亚也是初入律所。《老友记》的瑞秋,《老爸老妈》的罗宾也都是新加入朋友圈的新人。到了《新闻演播室》这个任务就是Jim 和MacKenzie 的,甚至连记不清人的男主,也承担了部分功能,因为他原来的员工差不多跑光了,他也要重新认识这些人,没比观众好多少。但是《新闻演播室》人物众多,阿伦·索金怕大家记不住,还专门安排了一集,让MacKenzie 的作家前男友(就是和她偷情的那个),来给WILL写篇文章,把主要人物采访了个遍,让观众加强记忆。
 
(三)展开
 
             首集成功了,接下来,进入剧情发展阶段了。美剧是边写,边拍,边播,这样的好处有很多,比如说,节省成本,如果中途被砍了,因为拍到哪播到哪,没拍的产生不了太多成本。另外,这样做,还可以紧密结合现实,比如说过什么节了,那当天或者近期播的剧,也都会拍节日主题集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【悬念】
 
             剧情发展最难的是悬念的设置,不光每集结尾设置悬念,半季结束还要放一个比较大的悬念,这样冬歇回归后,还有人记得来追。整季结尾当然要有更大的悬念,以便吸引人看下一季。但是,不少剧季终后,就没得到续订,这个大悬念,就烂尾了。我看过的美剧里,悬念设置的最巧妙的是《单身毒妈》的前几季,结尾的悬念,往往把人物置入绝境,真是想不到戏该如何演下去,但是,下季开播时,编剧总能巧妙的圆回来,还不时的神展开,让人感叹,原来这样也可以啊。
 
           悬念太多还会造成一个问题,就是后面的编剧忘了前面的编剧挖的坑,造成剧情的漏洞。这是很难避免的,特别是一些长寿剧,一个剧的编剧团队是不断流动的,有些剧,甚至中途还换过制作人。这样,不仅会造成剧情的漏洞,还能把一部好好的剧搞死。比如说《真爱如血》,第六季换制作人后,搞的一塌糊涂,以至于HBO早早宣布,第七季是完结季。当然,也有好的,有些长寿剧,在后面的剧情里,有时候会照应上前面留的伏笔。
 
           【注水】
 
           如果有幸成为热播剧,不愁续订的话,该愁的就是如果尽量把故事讲的更长些,以便播的更久,获取更多的利益。这样,免不了要在剧情里注水,那么如何注水呢,一个百试不爽的方法就是引入新人物。新人物带着新的秘密加入进来,不仅可以搞活一潭死水的剧情,还可以和原来的角色擦出新的火花。但是,有加的好的,也有加的差的。比如,《绝望的主妇》第二季,引入的黑人一家,这是因为观众批评《绝望的主妇》没有黑人角色,刻意加入的。但是剧情上有硬伤,黑人一家并没有很好的融入紫藤街,只演了一季,就匆匆结束了故事线,可惜了演技超群的演员。
 
        这里主要说的是连续剧,像以单元剧为主的罪案,医务,律政等剧,一集一起案件,一集一个病人,一集一场官司,理论上可以永远演下去。
 
          【戏剧张力】
 
           剧集要好看,戏剧冲突不能少。美剧的特点是节奏快,戏剧冲突多,编剧在剧情上,更多的追求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。有一个难点是,那么多的常规演员,如何保证每个人的戏份,以及这戏份还符合人物性格,有亮点。看过这么多戏里,觉得处理的最好的是《绝望的主妇》第三季的超市枪杀案一集,把所有的主角都穿起来,汇进主线,解决问题,并制造新的问题。剧情好看,台词睿智,还能引人思考。
 
         要制造戏剧张力,也有个常用的手段,就是死人,特别是受观众喜爱的主要角色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死亡,绝对会让观众把制作人也骂的狗血淋头。
 
          【自我调侃】
 
          美剧经常用自我调侃的方式来制造笑料,拉近和观众的距离。有演员在新剧里调侃自己之前的角色,或者干脆调侃现实里的演员本人,也有调侃该剧的制作人,播出方,甚至调侃同时段播出的“竞争剧”。我看过的最彻底的自我调侃是《邪恶力量》的一集,主角两兄弟穿越到平行世界,他们原来的生活,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剧集,他们则是这个剧的主角,不光恶搞了现实中的自己,还在剧中把制作人乱枪打死了。
 
          【政治正确】
 
          美剧也讲政治正确,种族,宗教,和性少数人群便是其中几个大的雷区。像前面提到的《绝望的主妇》第二季对黑人的处理一样。观察大多数美剧常规演员的构成,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规律,在主角中,虽然以白人居多,但是总会有黑人,亚裔,拉丁人的出没,有部分剧集,还有唐氏综合症的演员,少数族裔的戏份可能并不多,但是以正面角色,或者高层人士为主。警察局,医院,消防队,主要领导可能都是黑人。宗教就更加敏感了,《日落大道60演播室》故事的起因,正是由于宗教人士的抗议,临时撤档了一个已经编好的节目,才让老制作人不满,发表了痛骂整个电视行业的讲话,引出了之后的故事。不光在戏里要政治正确,戏外也一样,《实习医生格蕾》的一个主要演员,就是因为在戏外发表了歧视性言论,结果被炒了鱿鱼,人气再高也没用。
 
         我看过最和谐的一幕是在《如果没有明天》中,临终关怀院里,天主教神父,犹太教拉比,穆斯林教的阿訇可以在一起工作,为各自的信徒做临终祈祷。这三个宗教都是对宗教仪式要求很严格的。但是在死亡面前,其他的一切争执都变得不重要了。在戏里,他们分别为女主人公阐述了各自的教义中对死亡的看法,加上他们之前的和谐相处,给濒死的女主人公以触动和安慰。
 
    【结局】
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季播和续订制度,可以说有利有弊。利前面讲了很多,而最大的弊端是导致很多戏,留了一个大悬念后,因为没有续订烂尾了。很多戏,在创意阶段就计划好了如何结局。也有的是边拍边想,制作人心里也没有谱该如何结束。但是还是有不少剧集得以善终,以有线台的剧居多。我最喜欢的结局是《六尺之下》,展示了每个主人公死去的时刻,让一切有了了结,感动的同时也没留下什么遗憾。有些剧集会在拍到一半的时候,接到不被续订的通知,也还方便临时把季终改成全剧终,有些则是播完一季才知道没有下一季,结果就留下了无尽的怨念给剧迷们。愤怒的剧迷,发起各种活动,拯救自己喜欢的剧集,还真有成功的案例。比如说,有剧迷发动大家寄坚果给制片方,堆满了整个办公室,成功拯救了剧集。(坚果NUTS在英语里和疯了是一个意思,也就是抗议电视台,把局砍掉简直是疯了),但大多数,都不了了之。近些年,新的动向是,已结束的剧集,拍部电影来把没讲完的故事说完,当然也要剧集本身受众广才行。最成功的是《欲望都市》,电影不只拍了一部。另外,《美眉校探》的制作人,通过众筹模式,向剧迷们募款,筹到了足够的钱,如今,电影都快上映了。
 
     美剧成功的要素有很多,但是,其中最值得学习的,还是商业化的运作,和专业的态度。至于最重要的创意,不是想学就能够学得来的。且先做个专业的观众吧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曾志

曾志

16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碎语浅言,与电影有关或无关……

文章